10月13日上午11点多,满载约10吨红薯的两辆货车从阜南龙王槐寨村地头驶往阜阳城区,随车进城负责搬卸的村民程登贺时不时扬起嘴角,乐呵呵地跟同行的村民攀谈着。
两车的红薯,40多位槐寨村民从天还没亮忙活到晌午,扒红薯、清理泥土、装袋称重、扛袋装车……
闻惯了泥土香的村民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槐寨村是阜南9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675人,三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槐寨村2018年实现村出列。
回望脱贫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的智慧面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成绩虽鼓舞人心,但站在收官之年,包括槐寨村在内的所有阜阳脱贫出列村,丝毫不敢懈怠,仍在思考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防止返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月底,油菜籽收进家里。槐寨村村两委委员们开始琢磨着村里50多亩脱贫户的土地种点啥好?不知谁的主意占了上风,他们当即决定购买“西瓜红”“龙九”红薯秧苗,带领脱贫户忙碌起来。
记得散文家梁实秋先生曾写过:“但凡好吃的东西,都是有个季节的。”食物是最温暖人心的,也是十分有意思的,春夏秋冬,它们带着各自的标记留存在味觉的记忆里,让你去感受这个大地带来的食物,感知季节带来的风采。
夏秋间隙的阜阳,雨水偏多,红薯长势很好。9月底,村民们就已经在地里拾掇,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增添了甜甜的丰收喜悦。
可村两委却发愁起来,50多亩的红薯,初步计算40万斤,考虑到换季种植和保存短期困难的实际情况,难以即时寻找到大量收购的买方。情况特殊,需要集体智慧,阜阳知名网友、市重点工程处驻槐寨村扶贫干部王单单,加入到了头脑风暴的队伍。想起2018年阜阳首届扶贫年货节的成功创意,王单单网上发布了一个求助,帮助售卖红薯的呼吁,演变了各行各业的联动,阜阳市互联网协会联合阜阳餐饮商会再次行动,一篇《阜阳这个村40万斤红薯丰收,爱心助农!》传遍阜城各大社群。
微信群的接力转发,起了十足效果,企业集体团购、个人接龙拼单,不到一天,近两万斤的订单消息传到了脱贫户和村两委的耳朵里,大家兴奋地招呼起来。五六十岁的妇女们和男劳力一样,第二天起了大早,待拖拉机犁完红薯地,蹲在地里翻扒红薯。
把农产品卖进城,把货物送到客户手里——两句话看似简单,槐寨村8位贫困户却忙碌了18个小时。近2万斤的红薯,40好几个首批订单,市区货车停放不方便、客户地址距离差距大等等实际困境,拖延着村民们的送货时间,带路的王单单即使提前规划好路线,也无济于事。
当然暖心的事情也在甜甜地发生。市委统战部预订了一些红薯,为方便送货领取,在附近停车不方便的情况下,货车只能硬着头皮开进市政府院内。下午上班时间,市政府进出车辆较多,一车红薯确实引起了保安的关注,在说明情况后,保安主动放行,并热情引导货车停放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停车场。
时间线碾到晚上十点,谈不上“屋漏偏逢连夜雨”,但困难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一辆货车的电瓶损毁,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还剩近30袋的红薯没送到客户家中,急煞众人。微信销售群里一直活跃的网友"食尽沧桑"得知情况后,联系让将剩余红薯拉到自家店里,待客户自愿来领取,没来领的,他兜底了。搬运完红薯,村民程召霞感叹道:在阜阳,就是好人多。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据了解,我国脱贫攻坚进展顺利,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中还有52个未摘帽,目前正在挂牌督战,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脱贫摘帽。
槐寨村的红薯,不仅凝结脱贫户自力更生、谋求致富向上的愿望和辛勤的汗水,更是槐寨村村委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又一举措。开展多种作物产业种植,聚集当地村委和扶贫包保单位压实脱贫责任和延续脱贫攻坚精准性的努力;微信群里呼号响应的文字和链接,彰显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事业的极大关注和支持,阜阳网络正能量也让人为之赞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