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老家是在离阜阳市中心20里路的坎河溜小集,这里河道多,地势低洼,庄稼一到汛期就被淹!再加上人口多要封公粮,拿白条。还要按人口交提留款!村民日子过得很是艰苦,只是勉强吃饱饭,绝对吃了的很差,一年之中有半年是在吃红薯,蚕豆,南瓜,玉米等。
![]()
我们上中学时穿的是哥哥剩下的衣服和鞋子,书包也是背过的黄军包,里边塞个三合版,再装上书和笔记本,早自习到晚自习一天来回六趟地走去上学,放学,有很多时候放学到家了,爹娘还在地里干活,拿个凉杂面馍又去上学,所以那时的同学个个瘦的跟猴子似的。
![]()
到了初三中考时,家里人和平常一样没任何反应的,连句祝福的话都没有的,我们颍泉区新河中学被安排到宁老庄中学去考试,前后三天,爸爸给了我20元钱留着花费和吃饭。当时看来,绝对是一笔“巨款”。
![]()
我们骑着家里唯一的破二八大杠自行车,到宁老庄招待所住宿,这个老旧的招待所又脏又臭又阴暗,连门囗的马路也积水严重,破烂不堪。
![]()
第一天考语文,占总分120分,语文是我的强项,特别是作文,写的议论文。
![]()
第一场考完便和同学一起,去一个又矮又脏的路边饭店每个人吃一碗肉丝面,五角钱一碗。一连三天,几门课连续考完,便和同村的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回家了!回家后,爹爹给的20元往往还没花完,便又给了爹爹,爹爹说,你也考完试了,剩下的钱你卖个喜欢的东西吧!
![]()
第二天便约同村同学去赶集买了瓶洗发露,回家后到河里挨个洗头。
![]()
一九九一年的中考,艰难,苦涩,时常激励着奋斗。那时岁月和条件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但那时毕业了从村里出的同学,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实体与家庭,爹娘物质上什么都没有给我们,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从摔倒站起来重新走下去。
![]()
爹爹生前对我说:我与你娘把你们六个养大了,也无能为力给你们东西了,以后路你得自己走,只有去干,去闯才有机会成功,既使不成功,遍体鳞伤,总结了,学经验了,反正本来自己的什么都没有!光着脚有双鞋穿,就算成功一步。
![]()
父亲的话是我一生的信奉真理,因为三十年过去了,它应验了许多人与事,经历了岁月变迁,更坚信了我个人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基础准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