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丝路童行承古韵 化茧成蝶悟新生:华诗雅蒂&合肥市南门小学开展丝绸文化研学之旅

2025年5月17日上午,阜阳市博物馆迎来了一群求知若渴的小访客。合肥南门小学的师生和家长们透过商代龙虎铜尊上狞厉的纹路,仿佛听见了三千年前淮夷部落祭祀的鼓声;当目光扫过阜阳汉简上工整的隶书,颍淮大地的烟火气息穿越两千年扑面而来。最令人屏息的时刻,当来到西汉鎏金铜座玉杯时,孩子们惊叹的眸子倒映着灯光下流转的金辉,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曾作为楚国故地的辉煌往事。

走进华诗雅蒂生产基地,蒸汽氤氲的煮茧车间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和我们在学校养的蚕宝宝味道一样!"参加过科普养蚕活动的孩子们兴奋地说。技术人员耐心讲解了选茧、煮茧、缫丝、染色、织造等各个环节的原理和技术。那些在教室里观察过蚕宝宝吐丝的孩子们,此刻终于见到了丝绸的"成年礼"。

在华夏丝绸文化博物馆,当清代十二章纹龙袍的金线云纹照亮孩子们惊叹的脸庞时,这座由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投资兴建的民营博物馆,正以其"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的完整叙事,向年轻一代展示着中华五千年的丝绸密码。作为安徽省首家"丝绸文化+工业旅游"特色景区,馆内每件展品都是活态史诗。

午后阳光里,蚕丝扇制作区笑语不断。孩子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把浸泡好的蚕丝细细缠绕在扇骨上。拉丝、缠绕、定型……老师惊喜地发现,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此刻都成了专注的"小匠人",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考验着耐心与技巧。当一把把透着温润光泽的蚕丝扇完成时,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桑园里的欢笑声中,紫红的桑葚成了最甜蜜的纪念品。回程的大巴上,孩子们捧着亲手做的蚕丝扇,有的已经打起盹来。老师们相视一笑,这是华诗雅蒂与合肥南门小学第十四次相约的丝绸文化之旅。自2011年春天开始,这场关于'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的约定",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就像那桑园里新抽的嫩芽,静待着来年春天,继续讲述丝绸的故事。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我心依旧 LV15 路人
    2楼
    下次有机会带孩子参加
    5-17 19:02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3楼
    5-17 19:38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4楼
    5-17 19:38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5楼
    5-17 19:38 · 安徽
    回复
  • 想家的男人 LV18 太上皇
    6楼
    5-17 21:21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7楼
    5-18 05:02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8楼
    5-18 05:02 · 安徽
    回复
  • 杨怀明 LV18 太上皇
    9楼
    5-18 05:02 · 安徽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阜友圈
  • 工程车

    想家的男人

    1
  • 童趣童乐 #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

    灯塔上的咖啡馆

    1
  • 《致五十七道年轮》 ——知青上山下乡五十七周年赋 知是青春种在泥,锄尖挑破月牙西 青纱帐里扁担曲,碾碎星河补旧衫 情字渐浓煤油盏,燃尽暗夜作晨曦 缘分浸泡军用水,咸涩都沉日记底 五更霜凝茅草檐,启明星烙铁锹柄 十年窖藏红高粱,酿成眼角皱纹密 七弦琴断风继续,荒原长出年轮诗 载着白发回麦浪,春华秋实皆为玺

    古月H

    0
  • 诗词二首 初心 一 七律 初心 张子耀 南塘又见藕花新,弯月如钩钓锦鳞。 曾记流萤明柳岸,犹闻兰棹载佳人。 风摇菡萏袖琴奏,水映星辉玉露匀。 一别经年无雁信,初心依旧守纯真。 二 折桂令·初心 张子耀 忆开初、雪月风花。柳岸兰舟,共赏烟霞。十载云飘,三春絮别,各赴天涯。 今且老、霜丝鬓华。旧情怀、逝水沉沙。几度桑麻,数尽归鸿,不见君家。

    张子耀诗词

    0
  • 分享了图片

    杨怀明

    0
  • 分享了图片

    芒果怕辣

    0
  • 分享了图片

    芒果怕辣

    0
  • 分享了图片

    芒果怕辣

    0
  • 分享了图片

    芒果怕辣

    0
  • 分享了图片

    芒果怕辣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阜阳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阜阳在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