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归来,“灵魂三问”!岂止阜阳企业家?
"我与颍州结奇缘,流水令姿相娱嬉。"
——苏轼《泛颍》
公元1091年,苏东坡知颍州,疏浚西湖、修筑堤坝,留下"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古名句。九百余年后,我们循着先贤足迹,从颍州奔赴海南,在曾经"蛮荒之地"、今日开放高地的海南,观火箭冲天,悟时代变迁,谋发展新篇。
当长征五号火箭在震耳欲聋的轰鸣中刺破夜空,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脚下大地的震颤,更是内心固有认知框架的碎裂。这束从文昌升起的光,照亮了夜空,也照进了我们这群来自阜阳的企业家心中,那些关于速度、边界与未来的深层思考。
这次海南之行,于我而言,不是一次普通的商务考察,而是一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沉浸式课堂。归来数日,心潮难平,现将所学、所感、所悟梳理如下,既为自省,亦愿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学习:
我们到底在向海南学什么?
海南的课,不是写在PPT上的教条,而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势”与“能”。
第一课:学“与时代同频”的政策敏感度。
在博鳌乐城,我看到一瓶尚未在国内上市的特医食品,通过“特许政策”快速抵达患者手中。这背后,是“为国家试制度”的胆魄。反观自身,我们是否常常忙于应付当下的市场竞争,而忽略了抬头看天,去理解国家顶层设计的逻辑与风向?海南的每一份政策文件,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金白银的机遇。我们必须学会像解读市场数据一样,去研读政策,成为政策的“应用者”而非“旁观者”。
第二课:学“无中生有”的产业想象力。
文昌,一个曾经的农业市,凭借一座发射场,硬生生地长出了“航天+”的全产业链。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我明白了,火箭发射的震撼一幕,其商业价值远不止于观光门票,更在于它衍生出的数据服务、科创孵化、科普研学。这狠狠戳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式——阜阳有高铁枢纽,为什么不能是“高铁经济生态圈”?有农业基础,为什么不能是“现代农业科创城”?我们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将资源重新排列组合、点石成金的想象力。
第三课:学“区域发展”的信心
参观天英观海湾:见证阜阳本土企业成功布局海南的“乡情样本”,增强跨区域发展信心。
文罗产业园:探讨两地产业协作模式,聚焦农业深加工、低碳制造等领域互补潜力。
第四课:学“生态共赢”的商帮凝聚力。
参观海南现代科技集团,给我冲击最大的不是它庞大的产业版图,而是它作为一个本土企业,如何通过30多年的深耕,构建了一个融合科技、文化、金融的共生生态。他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建系统”。这警示我们,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阜阳企业家必须从“竞争者”思维转向“共同体”思维,通过联盟、协会,整合资源、共同发声,才能在与巨头和全球市场的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反思:
火箭轰鸣下的“灵魂三问”
那晚在瑶光观礼台,火箭升空的巨响过后,是死一般的寂静,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在那片寂静中,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三个问题:
1、关于“速度”:我的企业,是一部老爷车,还是高性能跑车?
火箭从点火到入轨,以分钟计。而我们的一个项目决策,有时却要以月计。海南的“自贸港速度”不仅体现在政府审批上,更应内化为我们企业内部的运营准则。我们必须审视:我们的决策链条是否太长?部门墙是否太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是否足够敏捷?慢一步,可能就意味着与一个时代擦肩而过。
2、关于“系统”:我是一个“零件”,还是“总装工程师”?
一枚火箭由数十万个零件构成,缺一不可,但任何一个零件都无法独自飞天。我们的企业,是否也满足于在产业链上做一个被动的、可替代的“零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从“零件思维”升级为“系统思维”,要么去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小生态,要么主动嵌入一个有竞争力的价值网络,共同打造阜阳的产业名片。
3、关于“边界”:我的思维,被“地心引力”束缚在何处?
火箭的使命,就是挣脱引力,飞向未知。而我们,是否常被“我是传统制造业”、“我们只在阜阳发展”、“行业惯例就是如此”这些无形的“地心引力”所束缚?海南的“封关”,本质是为了飞得更高而打破关税的边界。我们也要敢于“破界”,将阜阳的制造基地与海南的贸易跳板、上海的设计头脑、深圳的创新血脉进行跨区域链接。
三、行动:
将震撼转化为驱动增长的“火箭引擎”
震撼与反思,若不能转化为行动,终将是过眼云烟。我为自己和企业制定了清晰的行动路径:
1、立即行动:成立“阜琼合作联盟”筹备组: 我将主动联络本次考察团中有共同意向的5-8家核心企业,作为发起单位,迈出抱团发展的第一步。
2、启动“企业诊断”:召集公司管理层,围绕“速度、系统、边界”三问,重新审视公司业务流程图与组织架构,找出至少3个可以立即优化的低效环节。
3、推动一次“反向路演”:邀请海南的合作伙伴、政策专家、现代集团的代表来阜阳,走进我们的工厂和园区,让他们为我们把脉,也向他们展示阜阳的实力与诚意。
从苏轼“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文化勇气,到现代航天人“精益求精”的科技精神,再到海南“破浪前行”的改革魄力,这条跨越千年的精神脉络,终于在2025年的这个秋天,与我们阜阳企业家的命运交汇。
当火箭的尾焰划破长空,它映照出的,是阜阳企业家群体不甘平庸、勇于追光的内心。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关口,使命不再是做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或机遇的追赶者。我们要做的,是将来自海南的开放“东风”,转化为驱动阜阳高质量发展的“火箭引擎”。
让我们不再仅仅是“观看火箭的人”,而是要成为打造自己企业火箭的“总工程师”,用文化的厚度、科技的锐度、战略的高度,将我们的梦想与事业,送入那片属于勇敢者的“新蓝海”轨道。
海南,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奋力前行”。而我们阜阳企业家,从观火箭的震撼中汲取力量,从东坡的足迹里明确责任,更从国家战略的宏图中找到方向。
让我们不再仅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要成为这场“奋力前行”的参与者、贡献者。将颍州大地的实干基因,注入海南自贸港的开放血脉,共同铸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让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激荡出响彻未来的回音。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