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州临泉商会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为教育党员牢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2025年10月25日至28日,阜阳市颍州临泉商会党支部组织6名党员赴江西省革命老区的南昌、井冈山、兴国县、于都县、瑞金等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主题是“弘扬长征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旨在激励党员继承先辈革命意志,在新时代立足本职岗位,取得新业绩,再创新辉煌。
探寻武装起义源点,感悟武装斗争的意义。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认真观看八一南昌起义的视频图片展,详细了解了八一南昌起义的战斗过程。感悟到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馆内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让党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走进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领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真理。党员们参观了井冈山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的场景。随后,党员们登上黄洋界,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站在黄洋界上,遥想当年红军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以少胜多,击退敌人的进攻。党员们无不被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毛主席在井冈山广泛发动群众,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方向。通过此次参观,党员们对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瞻仰将军故里,铭记革命先辈的贡献。在兴国县将军园内,党员们怀着崇拜的心情认真参观兴国县将军馆。一进大厅,56位将军的铜像便映入眼帘,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党员们仔细了解56位将军的成长奋斗历程,他们有的出身贫寒,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投身革命;有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有的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将军们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将军园占地面积300亩,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等构成,通过雕塑、文物、多媒体等形式,生动展现了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的革命事迹和苏区精神 。
追溯长征起点,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于都县,大家来到于都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认真讲述了8.6万红军从于都出发的战斗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于都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踊跃参军、捐粮捐物、掩护红军渡河。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主要以展示中央红军由此出发长征的历史为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形似“党徽”,通过文字、图表、照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直观展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 。
在瑞金城西的沙洲坝镇沙洲坝村,大家参观了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红井纪念园区;观看了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和群众挖的水井,使大家回想起上学时学习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课文,感受到毛主席在那个年代心系人民的领袖风范。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活动,让阜阳市颍州临泉商会党支部的党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活动中所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商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今后,阜阳市颍州临泉商会党支部还将继续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会党支部供稿)
 
                    
		                                 
									 
                                                                                                                                                                                                                                                 
                                                                                                                                                                                                                                                
 游客
                        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