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阜阳身边事] 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从简单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更高层次转变,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开发绿色食品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021年,我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达5218.63亿元,出口额29.12亿元,且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多项重点发展领域涉及阜阳市。阜阳市面向长三角城市群、背靠黄淮海大中原,农业资源丰富,市场腹地广阔,科技创新等要素支撑有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阜阳打造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主体,以安全、优质、营养、健康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论文主要对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准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阜阳绿色食品产业的对策。为把阜阳建设成为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黄淮食谷核心区,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绿色食品产业相关概念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

在我国,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2年6月13日农业部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优良的生态环境。大气、土壤、水体、水质洁净,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同时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按照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依据绿色食品标准,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限量、限品种、限时间使用安全的农药、肥料、兽药、渔药、饲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推行“环境有监测、生产有控制、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证后有监管”的标准化生产模式,通过采用绿色化、减量化、清洁化、可持续生产技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实施标志许可审查,开展证后监管,形成一套特色鲜明、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可靠。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标志是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核准注册的我国首例质量证明商标,用于证明产品具有绿色食品的品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是绿色食品产品包装的外在特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审查的申请人才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

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安全、优质是绿色食品的内在特征,具体表现为绿色食品产品安全卫生指标严于国家、行业标准,部分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指标突出优质品质和营养健康功能,等级规格达到国家优级或一级品以上要求。

(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的联系的区别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质量安全的食品,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的突出共性,它们从种植(养殖)、收获、加工生产、储藏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食品的安全。

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分A级和 AA级。有机食品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料等添加剂。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四点,分别是标准不同,标识和认证机构不同,级别不同和认证方法不同。(详见下页表1)

 

(三)绿色食品产业的概念

绿色食品产业包括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流通与服务业,以及为绿色食品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配套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中介组织等在内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产业综合体,以生产和加工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为核心,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重品牌化,通过建立知名品牌来增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在产品结构上,绿色食品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作物,还包括畜禽、水产等多元化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骨干企业等,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带动作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二、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1.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背景

阜阳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省级战略的一部分,坚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整合绿色食品资源,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通过集聚一系列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推动阜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阜阳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绿色食品产业中的地位,把阜阳市打造成为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全省计划到2030年,在皖北地区建成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实现“543”战略目标(“5”是建成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4”是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创制一批领衔单品、打响一批高端品牌、抢占一线高端市场。“3”是构筑绿色食品产业要素集聚的新高地、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2.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历程

阜阳市作为农业大市,正在致力于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近年以来,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开始逐渐发展和壮大,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品牌粮油、生猪、肉牛肉羊、特色蔬果、禽蛋及水产、白酒及饮品、功能性食品、乳制品、预制菜和阜阳名小吃等为主要产品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

2023年4月6日上午,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面高效推进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专项规划。二是出台支持政策。三是聚焦一批头部企业。四是紧抓重点产业集群。五是拓展市场。

2023年4月15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到阜阳调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7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以系统的观念、生态的理念、平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推动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突出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高起点发展。2023年9月9日,阜阳市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行《共同推进阜阳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决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2023年10月26日,省委常委会赴阜阳市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支持阜阳市联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全国性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会。推动以预制菜为代表的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与龙头涉农企业对接合作,推进原料基地、加工园区、仓储设施、冷链物流一体布局建设,打造面向长三角的肉质农产品“6小时体温圈”。

2024年1月7日—9日,“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阜阳召开,大会以“绿色、科技、营养、健康”为主题,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聚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了173家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代表、20余名外地客商前来参会。大会现场发布了“食品工业营养健康行动标志性成果及核心领导者名录”,颁发了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行动战略合作伙伴证书,启动了“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行动”;落户阜阳的43个绿色食品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184.6亿元。

3.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阜阳全市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5家、总数全省第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94家,省级绿色食品专精特新企业47家。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207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分别达2454亿元、1207亿元、24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5%、14.6%、8.5%,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5家,全省第二,其中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25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9家、总数达94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7家。天邦拾分味道、牧原肉食、福润肉类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其中牧原肉食产值突破30亿元。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建成116家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其中省级41家,2023年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额达595.77亿元。新增1个全国农业强镇(阜南新村镇),联合宿州等市成功申报皖北大豆产业集群。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9个,总数达621个。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投资31亿元的肉牛全产业链“六个一”工程项目、投资30亿元的皇氏集团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同福大健康食品城、投资16.2亿元的碧根果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投资10亿元的金源保健食品、投资8亿元的柳桥集团禽一体化、投资4亿元的中裕粮食精深加工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二)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交通和市场人口优势

阜阳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全省第一,生猪、肉牛饲养量全省第一,肉蛋奶总产、肉羊饲养量全省第二,培育“皖美农品”品牌29个,瓦大鲜食番茄70%以上直销长三角市场,百麓红托竹荪占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太和薄荷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阜阳区位交通优越,地处郑州、武汉、合肥、南京、徐州围空区,是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现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85万户、位居全省第2,去年新增14.6万家。特别是阜阳拥有“铁公机水”立体交通优势,正在扎实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江淮干线航运枢纽等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着力构建支撑阜阳、带动皖北、呼应合肥“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和对外开放平台。阜阳市场空间广阔,全市人口1080万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口超千万地级市之一,以100公里为半径,辐射21个县市区近3000万人口,市场消费空间广阔。这些优势正在汇聚成为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

2.产业基础和数量规模优势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59.6万亩,预计总产107.16亿斤、增长0.5%,小麦最高亩产898.2公斤,总产、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蔬菜产量47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92万吨以上,生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760万头、45万头、550万只以上,家禽饲养量1.3亿只以上,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9个,总数达621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246个,投资额535.17亿元,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5家,其中规上食品加工企业282家;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94家,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6家,全市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沪苏浙地区年销售额达595.77亿元。

3.头部企业和产品品牌优势

集聚了天邦食品、牧原集团、雨润集团、光明集团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市所有“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和奖补企业均已入驻国家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平台。界首市“界之首品”、阜南县“物阜南北”、临泉县“中原牧场”、颍上县“颍之上品”等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已打响;颍泉草莓、界首马铃薯入围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金种子酒、文王贡酒、金皖泰面粉、盛和香油、百麓食用菌、碗北老家芥菜等多个知名企业品牌。培育无公害农产品583个,绿色食品542个,有机农产品4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

(三)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1.政策法规因素

在国家层面上,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 指出: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2021年11月5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中绿体﹝2021﹞145号) 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5万家,产品总数达到6.5万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00个;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禽、水产品及加工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绿色生态、品质营养特色更加突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品牌知晓率达到80%;产业效益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省级层面上,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高起点打造绿色食品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全新产业生态,加快建设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优化、规模巨大的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质量发展。在集群建设上,依托皖北粮食、畜禽、果蔬、水产、中药材等绿色优质原料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同和产业上下游配套,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在市级层面上,2023年10月12日,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双千亿”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一链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动强支撑”思路,做大做强品牌粮油、生猪、肉牛肉羊、特色蔬果、禽蛋及水产、白酒及饮品、功能性食品、乳制品、预制菜和阜阳名小吃等十大产业集群。到2027年,力争培育100亿元以上企业1—2家,50亿元以上企业3—5家;各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3平方公里以上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全市培育产值超100亿元园区3个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2023年12月25日,《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阳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政办〔2023〕16号),提出了发展肉牛产业“十大行动”,明确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

2.经济环境因素

2023年,阜阳市地区生产总值3323.7亿元、同比增长5.8%,总量位居全省第4、皖北第1,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6。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小麦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位居全省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2.1亿元、增长9%,分居全省第2、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7亿元,增长5.4%。新增经营主体14.6万户、增长32.1%,总数达到85.1万户、位居全省第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12万亿元,位居全省第3。其中,贷款余额5276亿元、增加575亿元,总量、增量分居全省第3、第4。

2024年,预计阜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左右。

阜阳人口集聚,人口多、密度大,户籍人口1081万、常住人口814.1万,常住人口密度是安徽省的1.84倍、浙江省的1.26倍、河南省的1.36倍、与江苏省相当。正在加快形成阜阳城市圈,消费市场巨大、消费前景广阔。

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消费绿色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文化传承、教育水平和媒体宣传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行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绿色食品因其无污染、无公害、营养均衡等特点,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这种背景下,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消费符合环保理念,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绿色食品与传统农业文化相联系,生产方法和理念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契合,文化传承的背景使得绿色食品更受欢迎。人们的教育水平也会影响绿色食品的消费,一般来说,受过更高教育的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因此更可能选择绿色食品,阜阳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群众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逐年提高。近年来,阜阳媒体对绿色食品的大力宣传也影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绿色食品的优点和价值,从而更愿意购买和食用。

4.技术创新因素

技术创新不仅能增强绿色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和应用,绿色食品产业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保护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生成。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如卫星监测、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实现作物生长监控,精确施肥和灌溉,从而提升效率。技术进步有助于改善绿色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使得消费者能够快速了解食品的生产来源、加工流程、质量检验等信息,增强市场信任度。创新技术有助于开发新的食品产品,比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健康营养品或替代肉类的植物蛋白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数字化营销技术的发展为绿色食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拓展手段,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营销等,帮助产品更快地到达目标消费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相关行业标准和政策也需要更新以确保安全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技术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支撑,对从业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政策效应显现不充分,产业发展环境需优化

1. 产业发展与预期目标有差距

尽管国家、省、市三个层级上出台了大量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阜阳市各县市区配套的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尚未完全出台。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速度没有达到预期,产值增长、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张等方面的表现不如预期。比如,阜阳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双千亿”计划的实施意见》《阜阳市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行动,各县市区还缺乏有效的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技术服务等配套措施。阜阳市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共有213个,总投资577.75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195.87亿元,截止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43亿元,投资完成率4.81%;肉牛产业项目61个,总投资177.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24亿元,截止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18亿元,投资完成率4.33%,远低于预期进度。

2.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有弱项

受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阜阳市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2023年,阜阳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7亿元,缺口454亿元。2024年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有限的财力只能用于保民生、保工资、保基本运转,财政真金白银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力度有限。绿色食品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由于金融机构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前景和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绿色食品产业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支持,而金融机构可能更倾向于提供短期的、高回报的金融产品,导致金融服务不匹配,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3.政策宣传和解读效果有欠缺

截至目前“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仅举办一届,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邀请了173家全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代表以及120家本地绿色食品企业参加。但是存在部分企业对政策不够了解,响应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不够好。与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等部属媒体合作不够密切,对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政策、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不足,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应用不够,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还需要持续提升。

(二)产业发展效益不够优,优势龙头企业有欠缺

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龙头企业

当前,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在全市农业产业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占比80%以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阜阳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地域特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各县市区都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集群,但阜阳市缺乏知名的大型国内国际绿色食品企业,现有龙头企业的规模不足以带动同行业中小食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不足以带动上游种植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2.初加工产品占比大,产业效益不高

目前阜阳市绿色食品仍以生鲜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精深加工发展还相对滞后。2023年,全市50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其中规上食品加工企业25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有7家,产值超20亿元的仅2家(牧原肉食、福润肉类)。很多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生产和经营模式比较粗放,距离现代加工制造企业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80%以上的企业为米面油、生猪、肉牛肉羊等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完成1202.2亿元,规上绿色食品产业产值仅完成217.6亿元,与绿色食品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全省第一农业大市的身份不够匹配。

3.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发展速度较慢

绿色食品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种植、养殖到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一整套产业链条。在生产环节,涉及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阜阳市仍然以稻米、小麦、大豆、新鲜蔬菜和食用菌的初次生产为主,以全国0.49%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在加工环节,阜阳市以初级加工品为主,如营养提取物,功能性食品开发,副产品深度利用,食品配方优化升级,包装和保鲜技术的创新应用等精深加工不足,不利于提升绿色食品的质量和价值,难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在流通环节,阜阳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薄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地市场建设滞后,导致产品销售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市场不宽。在建的临泉县冷链物流基地和安徽大汇生物冷链集配中心仅是省级冷链物流基地、省级冷链集配中心。如,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尚未在阜阳市部署区域性节点中心,导致阜阳市的物流成本高于本省的合肥、蚌埠等地区。在服务环节,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发育不够成熟,市场覆盖范围较小。全程质量监控存在盲点,有的产品难以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和消费者的期望。市场监管存在漏洞,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阜阳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厨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预制菜食品企业,凸显了阜阳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行业自律诚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绿色食品品牌不够响,产品知名度不够高

1.缺少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

虽然阜阳市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公用品牌影响力不高的问题。目前共有360多家企业的56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总数居全省第三。2022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2年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阜阳市仅有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丰絮马铃薯、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瓦大1号番茄、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健士康小西红柿3个绿色食品入选。2023年“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布,阜阳市“太和香椿”入选区域公用品牌,“紫山”牌红薯淀粉等2个品牌入选企业品牌,“绿发”牌鸡蛋、“盛和”牌芝麻油等12个品牌入选产品品牌。这些品牌都是区域性品牌,没有全国性的绿色食品品牌。

2.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够强

阜阳市以品牌粮食、白酒及饮品、肉牛肉羊、生猪屠宰为主要产业,国家级知名企业、品牌较少,且多为农副产品加工的价值链低端产业,大部分食品企业品牌意识欠缺,缺少发展品牌的意识和能力;很多企业满足于“把产品卖出去”,对如何“做大做优做强品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行动。安徽阜阳宝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盛和香油、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和玉米、颍东区枣庄镇万达徽菊家庭农场的金丝皇菊、阜南县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的晚秋黄梨、安徽宝临食品有限公司的肉牛、安徽黄氏番鸭食品有限公司的冰鲜番鸭,虽然在安徽省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阜南会龙辣椒、新村芦蒿、郜台板鸭等系列产品虽然发展迅速,但市场对这些品牌的认知度依然较低。

3.同质化品牌竞争压力较大

阜阳绿色食品企业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同质化易诱发不正当竞争。阜阳市绿色食品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绿色食品企业之间缺少合作,各县市区 之间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存在恶性竞争,如全市250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中,粮油类企业64家,生猪企业32家,预制菜企业44家,食品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通常采取提高产量、控制成本或低价销售的模式,这些行为严重制约了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阜阳市各县市区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比如在“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中,8个县市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四)产业创新能力不够强,产品品质档次比较低

1.绿色食品科研院所覆盖不够全

阜阳市政府,太和、临泉、阜南三县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建立了南农大阜阳研究院、江南大学(阜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阜阳师范大学--阜南县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等11个绿色食品产业科研院所,但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颍上县、界首市尚未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科研院所。

2.绿色食品研发(创新)平台不够强

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平台219个,其中,有安徽省功能性调味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功能性果饮生态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质功能性低聚糖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58个;安徽麦德发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阜阳九珍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临泉县盛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平台161个,没有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大部分平台在科研方面投入不足,难以支撑绿色食品的创新和发展;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进等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高档绿色食品产品不够多

由于阜阳绿色食品产业起步较晚,存在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端品牌、技术含量不高、包装设计不精美、营销策略不到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阜阳绿色食品的档次定位和市场竞争力。仅有太和贡椿、界首马铃薯、半截楼西瓜、金皖泰小麦粉、瓦大鲜食番茄等区域知名品牌和高档产品,缺乏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高档产品。

 

 


四、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环境

1.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结合阜阳绿色食品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双千亿”计划的实施意见》《阜阳市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阜阳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阜阳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导则》和《阜阳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制定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绿色食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支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建设和拓展消费巿场,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加强用地支持,人才建设和金融支持;对产业引导、项目分类及标准、项目评审机制、规划及用地保障进行明确。

2.多渠道筹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资金

用好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基金。目前有4支基金可供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使用,分别是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基金,80亿元,预计未来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主题基金,未来总规模将达到60亿元;安徽安华创新风险投资基金,35亿元;安徽安元创新风险投资基金,15亿元。阜阳市应加强与省绿色食品产业母基金的沟通,对接各类社会资本,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

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项目,在推荐总投资1.5亿元的阜南县成宇养殖场年出栏5000头肉牛建设项目(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总投资1.2亿元的颍东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及番茄基因库建设项目,总投资0.67亿元的太和县旧县镇高质量生态农业片区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科学储备,持续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在2024年全市申报10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牛肉项目的基础上,持续谋划储备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积极推介,争取肉牛产业项目获得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

用好政策性金融这个工具。2023年6月29日,全省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农业强省活动启动会在阜阳市举办,阜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支持阜阳市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协议有效期内,省农发行为阜阳市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符合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阜阳市和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定期搜集汇总绿色食品企业融资需求,深入对接金融机构,不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阜阳市绿色食品企业与市农发行建立合作,争取获得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3.加强绿色食品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深化首届“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成果,借助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这个平台,加强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合作,借助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优质农产品、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部属媒体,以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等方式,提高绿色食品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引导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策,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积极借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微信公众号平台,做好阜阳市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推介,发布阜阳市绿色食品专题图文、推介优质绿色食品产品,持续宣传绿色理念、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品牌标志等内容,不断探索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二)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带动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升级

1.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立足绿色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初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瞄准重点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支持、重点调度、重点服务,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产品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瞄准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引进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力培育、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比如,做大做强天邦拾分味道(临泉)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新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皇氏集团阜阳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同时延伸发展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食品、休闲食品等。着力打造安徽新牧“一站一场一中心”(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种公牛站、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种业科创中心)和“一街一市一基地”项目(地方特色美食和牛文化主题街区,肉牛交易市场,肉牛精深加工和预制菜生产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培育一批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的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借助国家有利政策契机,鼓励阜阳市绿色食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天邦拾分味道(临泉)年产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为例,该项目是从种源到餐桌的首个一体化基地,集屠宰、分割、肉类加工于一体,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大力开发生猪全产业链。同时,带动生猪产业上下游有关产业,推动传统养殖产业开展精细加工、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将有力带动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提档升级。

3.加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间合作与交流

在政府的引导下,支持阜阳市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分享资源、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市场协同等方式,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互利共赢。支持企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交流市场动态和技术创新信息,帮助企业更好掌握市场动向,及时做出反应。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通过品牌共建,企业共享品牌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份额。通过人才交流和培养,共享人力资源,提升整体行业水平。通过供应链协同,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优化供应链管理,降本增效。

(三)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竞争能力

1.打造一批绿色食品知名品牌

在文王贡酒获评“中华老字号”,临泉白山羊和临泉芝麻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颍上大米、宁老庄玉铃铛枣、文集草莓、新村茼蒿、马寨生姜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上。打造“拳头”产品,全面叫响绿色食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立足高端消费市场需求,通过塑造品牌、宣传品牌、推广品牌等方式,推进区域品牌发展、壮大企业品牌、培育产品品牌。注重营销策略,利用多渠道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包括线上(电商、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和线下(超市、农贸市场、专卖店)。加强创新研发,持续研发新产品和新口味,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持续打响“界之首品”、“物阜南北”、“中原牧场”、“颍之上品”等区域公用品牌。

2.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宣传和推广

积极参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春风万里、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充分借助各种媒体,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阜阳绿色食品的优良品质,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消费阜阳绿色食品。聚焦招商邀商、项目签约、展示展销等,全力办好阜阳市2024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力争将大会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招商引资、产品展销大平台。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知名展会,宣传推介阜阳绿色食品,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涉农资源,搭建网络交易平台,通过线上渠道,力争实现阜阳绿色食品“买全国、卖全国”。

3.建立绿色食品品牌保护机制

阜阳市应深刻汲取202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阜阳3家食品企业的教训,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对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建立可视化的重点环节监控机制和平台,确保产品质量。持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相关的技术研发,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技术进步,推动品牌质量持续提升。加强对绿色食品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消费者权益。

(四)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提高绿色食品产品水平档次

1.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同时,充分借助绿色食品产业基金,支持绿色食品技术研发和项目创新。在现有11个绿色食品产业科研院所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更多的绿色食品研发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共同开展绿色食品研发工作,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成果转化。借助阜阳市每年一届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鼓励阜阳绿色食品企业紧跟国民营养健康的发展趋势,研发更多符合现代膳食指南的绿色食品,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

2.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充分借助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阜阳绿色食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双招双引目标企业清单,系统梳理一批可对接的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招引行业头部企业,高质量谋划中粮集团、山东鲁花、三只松鼠、众兴菌业等招商推介重大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对接活动,力争招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引进头部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鼓励阜阳市绿色食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科研合作、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导向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

持续培育规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省级绿色食品专精特新企业;举办绿色食品产业产需对接会等活动,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品市场推广,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合作平台。依托阜阳市龙头企业,积极和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南农大、安农大、阜阳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绿色食品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绿色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绿色食品产业链研究创新团队,专注于绿色食品的研发和产业链的创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绿色食品企业协同创新产业技术,积极开展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战略目标产品开发等。为阜阳市绿色食品创新发展、新品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能量和活力。

虽然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仍然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困难和挑。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阜阳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持续发力,必将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阜阳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产业集中度和附加值,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将进得到长足的发展。届时,阜阳将成为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黄淮食谷核心区。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预见 LV1 路人
    2楼
    宏篇巨著,很有见地
    7-10 17:19   来自安徽
    2 回复
  • 一念浮尘 LV1 路人
    3楼
    遵循“做大市场才是王道”的理念,政府和银行要以普惠金融为载体,坚持“体系化思维、工程化推进、指数化考核”,大力实施增户扩面,产业发展。
    7-10 17:57   来自安徽
    3 回复
  • 看把你能的 LV1 路人
    4楼
    关键问题是找到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关键问题……经济工作,没有丝毫含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话套话是为了让时间冲淡谋财害命和不作为。
    7-10 18:25   来自安徽
    2 回复
  • 一江春水无处流 LV8 知县
    5楼
    发属是硬道理
    7-10 20:12   来自安徽
    1 回复
  • 李文胜 LV1 举人
    6楼
    通透
    7-10 22:40   来自安徽
    1 回复
  • 浮名累、本色难 LV6 簿美人
    7楼
    .《阜阳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值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谋定而后动。突出绿色食品产业“品类、品质、品牌”专业特色,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变矩”给力,配套赋能。行业之间价值链横向“耦合”,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扩容。领导重视、政策给力,措施量化、数据说话、可操作、可追溯是地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动力。
    7-11 11:26   来自安徽
    2 回复
  • 蒋东敏 LV16 皇贵妃 吃瓜群众
    8楼
    点赞
    7-11 19:10   来自安徽
    1 回复
  • 风轻云淡* LV15 宰相
    9楼
    7-12 14:42   来自安徽
    回复
  • 一江春水无处流 LV8 知县
    10楼
    政府部门要有所作为
    7-13 10:14   来自山东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阜友圈
  • 吃点好的!

    中华孝道!

    6
  • 中秋应个景 #雨中的恋人们# #中秋节快乐#

    灯塔上的咖啡馆

    5
  • #哪一刻你感到被爱##阜城之美#流动的月饼·唯爱行动 9月17日,中秋节之际,月饼旅行记,继续行走,从105国道一路向西,走到颍泉区闻集镇刘伏庄村。 把40月饼送给高龄老人、孤寡老人,一个个月饼,一份份温暖,践行雷锋精神,爱心传递美味。

    皖北热搜

    5
  • 中秋节快乐 #心情日志#

    健康快乐幸福

    4
  • 群星演唱会阜阳站 #心情日志#

    健康快乐幸福

    4
  • 淡定哥!

    波哥!

    4
  • 腊肉!

    中华孝道

    3
  • 摆盘!

    一度

    3
  • 中秋节快乐

    想家的男人

    2
  • 分享了图片

    杨怀明

    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阜阳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阜阳在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